发布时间:[2015-03-30]浏览次数:1067
十大“2014中国创新榜样”背后的创新故事
信息来源:经济网 日期:2014年12月15日
文章导读: “2014中国创新榜样”评选活动在12月10日由《中国经济周刊》杂志社主办的“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”上进行了揭晓。
杨懿文
中共长沙县委书记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
创新故事
近日,联合国发出警告,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晚需在2070年降为零,才能减缓全球变暖的危险,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气候变迁灾难。
一个积极的信号是,在11月12日的APEC中美新闻发布会上,中美两国共同发表《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》,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%,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。声明中提到的“碳捕捉利用与封存”技术,令杨懿文颇为兴奋。在湖南省长沙县,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捕碳清霾的“零碳革命”已在一年前就拉开大幕。
2013年底,长沙县在全国率先启动“零碳县”创建工作。作为在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七的工业大县,这个举措不仅大胆而且颇具挑战。
杨懿文是这场“零碳革命”坚定的支持者。他发现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雷学军教授发明的“速生草碳转化刈割封存降碳除霾技术”。该技术经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有关权威机构的论证。杨懿文表示,“如果借助此项原创发明,长沙县能在全国率先实现‘零碳县’目标,那么全国2856个县也能通过复制实现零碳!”
启动至今,长沙县的“零碳县”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在完成了碳排放普查和出台实施方案后,提出了2016年实现封存标准碳产品60万吨、完成100万吨级标准碳仓库的建设目标。
长沙县的发展实践证明,高碳是可以驾驭的。难能可贵的是,在从严控制碳排放量的同时,县域经济不仅没有因此而放慢发展速度,反而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。2008年以来,长沙县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、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的排名,分别前进了51位和28位,至第七位和第九位。今年还首次位列中国“十佳”两型中小城市之首。